Janus137
  • 其他
  • IP属地: 江苏

他生下来.他画画.他死了[Van Gogh]

散文:想念梵高——白连步 文森特·梵高这个名字太沉重。每一次想起这个人,就感到胸口像压了一块巨石, 透不过气来,凡是感情丰富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我爱他,不是同情,我没有他那样的经历,同情有时需要相似的经历。我更不敢怜悯他,我没有那种资格,需要怜悯的倒是我们自己。   是的,那波希米亚人式的生活,劳伦斯笔下那熠熠发光的麦垛与苍穹,还有那搅拌着金色镣铐似的星空,那《播种者》所留下的辉煌以及那层层叠叠的麦浪,一百多年里,不一直在恩泽着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吗?   我几乎不敢看梵高的画册,看了让人欲哭无泪,几天都难受。我以前不能理解,一个人为什么有那么悲惨的生活,却保持着那么高贵的灵魂。后来,我慢慢懂得了,生来就高贵的灵魂与生活的贫穷没有什么关系。   梵高先生,是您,早上把清凉的山峦和潮湿的农舍,以及奔跑的小白马献给我们;而中午,您又将席卷大地的炽热和小镇的慵懒奉献给我们;黄昏,当我们随着那困顿劳作者踟蹰在最后一段通往家园的古铜色道路上,我们不禁怆然而泪下;到了晚上,梵高先生,您又带我们仰望几欲疯狂的夜空,在夜风的薰拂下,我们一同细数沉睡的村舍和教堂。   每一次我看到梵高在疯人院里的自画像就想起这件事。   1889年2月,梵高的邻居们联名把他送进疯人院。因为他那可憎的外表,忧郁的性格及冲动意气让邻居们讨厌,而他竟然默认了。他没有任何反抗,他竟然以如此的忍耐对待人们的敌视,反而更清醒,正确地谈论自己的艺术。   而今,丰收的场景你再也看不到了,洋溢着雨露的朝霞你再也看不到了,还有那洗衣妇的正午,阿尔的吊桥,午夜曾令您激动不已的红绿浓重的夜间咖啡屋,还有春天那亭亭玉立充满生机的小树,它们开着粉白的小花儿,还有您花岗岩般坚硬的下颔,在人们心中激起的生活下去的勇气。如今,您那瞬间的注视已成为永恒,并将永远地映现在后世每一双被泪水濡湿的瞳孔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年轻的灵魂。   许多人喜欢梵高的《向日葵》,因为他使这种普通植物变的像太阳一样辉煌。我也喜欢,但是另外两幅更让我难忘。一幅是他在1886年画的《一双鞋》,两只鞋子如同兄弟一般紧紧地靠在一起,暗示着梵高和胞弟泰奥之间无价的情义,他们是那样的破烂,仿佛尝尽了人世旅途的艰辛与无奈,但他们却永远左右相依,前后相随,永不分离。另一幅是《梵高阿尔的室》,这是梵高的家,这个家没有一件奢侈品,但他却要这个家走进永恒。他告诉人们,他不是流浪汉,他有家可归,而无家可回的却可能是我们。   走过麦田,我听到一声枪响,一颗子弹射进了梵高的胸膛,他三十七岁。波德莱尔说,他生下来,他画画,他死了。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

217

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

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1830—1903)法国印象派大师。1830年生于安的列斯群岛的圣托马斯岛,1903年卒于巴黎。在他去世前一年,远在塔希提岛的高更写道:“他是我的老师。”在他去世后3年,“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在自己的展出作品目录中恭敬地签上“保罗·塞尚,毕沙罗的学生”。 毕沙罗自幼便对艺术表现出浓厚兴趣,但直至二十五岁才有机会到巴黎接触艺术界。他在巴黎结识了画家柯罗,后来又在私人画室认识了莫奈、塞尚、巴齐耶、雷诺阿和西斯莱。他早期所绘画的巴黎风景,在1864 至 1870 年间均入选官方画展。1870 年,他去了伦敦逃避战火;回国后,他的作品便开始不再被官方沙龙接纳,自此,他的命运就和印象派画家紧紧扣在一起。与其他印象派画家一样,他的作品同样受日本艺术所影响。他以明亮的色彩和颤动的笔触来表现当代的风景。 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毕沙罗还不断探索新的技法。1885 至1890 年间,他跟随了画家秀拉(Georges-Pierre Seurat)以点描法(Pointillism)绘画,但后来又重拾原来的技巧。1892 年,画商杜朗 — 卢埃尔为他举办了大型回顾展。此后,毕沙罗潜心描绘城市景致,尤其喜欢以俯瞰的角度捕捉巴黎的街景,把焦点集中在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上,而这类作品终为他赢得国际声誉。

10

保罗.塞尚【Paul.Cezanne】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法国著名画家,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是印象派到立体主义派之间的重要画家。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不少思路,其独特的主观色彩大大区别于强调客观色彩感觉的大部分画家。 在可以被当成二十世纪探索绘画先知的十九世纪画家中,从成就和影响来说,最有意义的乃是塞尚。他是一个很少为人理解的孤独者。他终生奋斗不息,为用颜料来表现他的艺术本质的观念而斗争。这些观念扎根于西方绘画的伟大传统之中,在包容性方面,甚至属于艺术中最革命的观念之列。在塞尚之前漫长的艺术发展史中,所有的画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再现客观对象上,而画家本人却做了模 仿自然的奴隶。但塞尚则放弃了传统的艺术观念和法则,完全依靠自己独立的观察进行创作,有意识的地将注意力转向表现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概括和取舍,从结构的观点来描绘对象。正是由于塞尚这种绘画的主观性改变了整个西方艺术的进程,对他以后的艺术家产生了观念上的震撼,这种震撼导致了艺术思想的全面解放。可以说,现代艺术起始于塞尚。

50

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Millet】

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法国巴比松派画家。以乡村风俗画中感人的人性在法国画坛闻名。米勒是法国最伟大的田园画家。大家习惯于称呼他为米勒,实际按照法语发音应翻作“米叶”。米勒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他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自然,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罗曼·罗兰在所著的《米勒传》指出:“米勒,这位将全部精神灌注于永恒的意义胜过刹那的古典大师,从来就没有一位画家像他这般,将万物所归的大地给予如此雄壮又伟大的感觉与表现” 让-弗朗索瓦·米勒出生在诺曼底省的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代种过田。 23岁时到巴黎师从于画家德拉罗什,画室里的同学都瞧不起米勒,说他是“土气的山里人”。老师也看不惯米勒,常斥责他:“你似乎全知道,但又全不知道。”这位乡下来的年轻人实在厌恶巴黎,说这个城市简直就是杂乱荒芜的大沙漠,只有卢浮宫才是艺术的“绿洲”。当他走进卢浮宫的大厅时惊喜地说:“我好像不知不觉地来到一个艺术王国,这里的一切使我的幻想变成了现实。” 米勒在巴黎贫困潦倒,亡妻的打击和穷困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为了生存,他用素描去换鞋子穿,用油画去换床睡觉,还曾为接生婆画招牌去换点钱,为了迎合资产者的感官刺激,米勒还画过庸俗低级的裸女。有一次米勒听到人们议论他说:“这就是那个除了画下流裸体、别的什么也不会画的米勒。”这使他伤透了心。从此他下决心不再迎合任何人了,坚决走自己的艺术道路。 1849年巴黎流行黑热病,米勒携家迁居到巴黎郊区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这时米勒已35岁。在巴比松村米勒结识了柯罗、卢梭、特罗容等画家,在这个穷困闭塞的乡村,米勒一住就是27年之久。米勒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早起晚归,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里作画。米勒的生活异常困苦,但这并没有减弱他对艺术的酷爱和追求,他常常由于没钱买颜料就自己制造木炭条画素描。米勒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他曾说过:“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米勒在巴比松的第一幅代表作品是《播种者》 。以后相继创作了《拾穗穗》和《晚钟》等名作。

14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Gustav Klimt】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Gustav Klimt 1862-1918年),台湾译作克林姆,奥地利表现主义画家;维也纳分离派的创导者,是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第一任主席。 克里姆特的艺术深受荷兰象征主义画家图罗普、瑞士象征主义画家费迪南德・霍德勒(ferdinand hodler)和英国拉斐尔前派的奥布里・比亚兹莱(aubrey beardsley 1872-1898 )等人的艺术影响,同时吸收了拜占庭镶嵌画和东欧民族的装饰艺术的营养,致使他的画具有“镶嵌风格”。后来由于他对色彩强烈、线条明快的中国画以及其他东方艺术发生兴趣,致使他的画风又发生新的变化。 克林姆特的画面具有强烈的装饰色彩,辉煌的色彩伴随着扭曲的人体,透出情欲和略带颓废的美。有些作品带有浓郁的伤感和神秘。克林姆特生于维也纳一个制作金银首饰的世家。我想这是他的作品喜欢用金色的原因。他在作品中运用沥粉、贴金箔、嵌螺钡、贴羽毛等等特殊技巧,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克林姆特的作品有与他作品浓艳的色彩和情欲表现不相称的严肃和忧伤内涵。 Gustav Klimt - 160 paintings, drawings and designs - WikiArt.org : Gustav Klimt was an Austrian symbolist painter, whose primary subject was the female body. His paintings, murals, and sketches are marked by a sensual eroticism, which is especially apparent in his pencil drawings. Klimt attended the Vienna University of Arts and Crafts in 1876, and formed the “Company of Artists” with his two brothers and a friend, after which he was awarded the Golden Order of Merit from the Emperor of Vienna. In 1892, his father and one of his brothers died, leaving him responsible for their families. The family tragedy also affected his artistic vision, which helped him develop his own personal style. Throughout his life, although he was a controversial painter due to his subject matter, he was made an honorary member of the Universities of Vienna and of Munich. He was also a founding member and president of the Vienna Secession, which sought to create a platform for new and unconventional artists, bring new artists to Vienna, and created a magazine to showcase its member’ work. Klimt lived a simple, cloistered life, in which he avoided other artists and café society. He often wore a long robe, sandals, and no undergarments. He also had many discreet affairs with women, and fathered at least 14 children. This may be an indication of his passion for women, their form and sexuality, which was the main focus of many of his works. The majority of his paintings were characterized by golden or colored swirling designs, spirals, and phallic shapes, depicting dominant women in erotic positions. Klimt died in the influenza epidemic of 1918, leaving behind a posthumous legacy that few artists can rival. His paintings have brought in the highest amounts ever paid at auction.

14

赵孟頫【元.子昂.1254-1322】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别号鸥波、水精宫道人等。中国吴兴人,宋室后代。元代官僚,书画家。其妻为元朝画家、诗人管道昇。元朝画家王蒙之外祖父。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其父赵与訔曾任南宋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将赵孟頫引见于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赞赏其才貌,两年后任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元贞元年(1295年),回京修《世祖实录》。鉴于元廷内部矛盾重重,赵孟頫便借病乞归。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名满天下。至治二年(1322年)卒,年六十九,追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137

马克.夏加尔【Marc.Chagall】

马克·夏加尔,英文名:Marc chagall,生于1887年,死于1985年。马克·夏加尔是白俄罗斯裔法国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夏加尔的作品依靠内在诗意力量而非绘画逻辑规则把来自个人经验的意象与形式上的象征和美学因素结合到一起。 夏加尔几乎一直工作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油画色彩鲜艳,别具一格,每每把犹太民间传说融入作品,并从自然界天真朴实的形象中汲取素材。马克·夏加尔是一位追求天真纯朴,从俄国乡下犹太居民到巴黎的画家。马克·夏加尔历经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实验与洗礼,发展出独特个人风格,在现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14年,马克·夏加尔决定应纽约现代艺术馆的邀请去美国。他痛苦地关注着在欧洲发生的事件,在因自己种族的痛苦和自由受到威胁而发生的呐喊声中,他的画风大变。1944年9月,马克·夏加尔的妻子帕拉·夏加尔去世。于是,对过去的和更遥远的时期的强烈回忆贯穿了他的作品,使画家如同画中的一个人物,并以异乎寻常的熟巧超越了生活。 夏加尔完成了从1937年就开始创作的名为《在她周围》的大型作品。它成为以回忆帕拉为中心的全部他所喜爱的题材的综合体。1945年,夏加尔创作了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火鸟》的背景、幕布和服装。1947年,他回到法国定居。从1949年起,夏加尔住在旺斯,拿出过去的草稿,开始创作一系列新的油画,让巴黎的景色充满神奇的回忆。夏加尔对于当代艺术的贡献显得愈来愈重要。1941年,研究超现实主义创始人的安德烈·布雷东指出:从1911年起,夏加尔的艺术便推翻了形貌成分和规律的障碍。1985年3月28日,马克·夏加尔在法国滨海阿尔卑斯圣保罗去世。

33

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J. M. W. Turner】

威廉·透纳(william Turner, 1775-1851)被誉为英国绘画史上的天才人物。威廉·透纳24岁被选为皇家美术协会候补院士,28岁成为正式院士,也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院士。威廉·透纳感觉敏锐,富于幻想,充满浪漫主义气质。威廉·透纳平生的抱负就是画出足以同17世纪法国大师克劳德·洛兰媲美的画。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惊世骇俗、不同凡响,透纳在创作时,几乎把一切富于戏剧性和震撼人心的效果都融进画里,常常使人们为他敏妙的才华和不同凡响的笔意赞叹不已。 从威廉·透纳的作品中我们总是感受到大自然的崇高、壮丽和无比的威力,感受到创作满腔激情。透纳常常表现的是天光水色浑然一体,云、雾、水融会其中的景象。透纳用耀眼光线、灿烂的色彩、大胆奔放的用笔描绘出充满力量、速度和运动氛围感的绘画作品,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个动荡不安、炫人眼目的世界。透纳的风景画绝不是忠实于对象的写生之作,而是带有强烈主观愿望、想象和戏剧性的夸张作品。透纳不是为画风景而创作,是为表达感情而创作。透纳的风景画简直就像中国的大写意作品。 威廉·透纳的油画、水彩画技巧纯熟精湛,他用笔挥洒,有流动感,善于用光,他笔下的景色常常沐浴在明亮的光线之中。透纳用光并不像伦勃朗,伦勃朗的光线是逐渐减弱最后融在阴影之中,而透纳的光却是逐步纯化,最后变为一片明亮的光辉。透纳对画面虚实的处理也别具一格,产生出动人的画面效果。 威廉·透纳去世前将三百幅油画、近二万幅水彩和素描赠送给了国家。透纳的主要作品有《蒸汽和速度》、《议会大厦的火灾》(1835年)、《战舰归航》(1819年)、《威尼斯风景》(1843年)、《暴风雪》(1842年)等。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