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网
素材会员
登录/注册

【朱】<br/>朱的本义是赤心木,朱色是赤心木的颜色,但后来渐渐表颜色变得更为常用<br/>浅于绛,深于赤,作者把朱、朱砂、丹、茜都归为一色,我不是很认同<br/>朱红还是一定要比后面三色深的

【朱】<br/>朱的本义是赤心木,朱色是赤心木的颜色,但后来渐渐表颜色变得更为常用<br/>浅于绛,深于赤,作者把朱、朱砂、丹、茜都归为一色,我不是很认同<br/>朱红还是一定要比后面三色深的
同来源
相似商用素材I源文件可下载编辑更多
c10.构图与配色
1197采集 · 139关注
【檀】变更,这个字作为颜色在古代最常用来形容浅红的唇色,叫做檀口。《写像秘诀》里有一颜料叫做檀子,后人注为浅红色颜料。目前各版色卡里做的檀色,我觉得太过想靠近檀木了,其实檀本身有颜色的含义,为浅绛色或浅赭色,我个人觉得大致是这样一个颜色,目前没有太好的参考。
【水红】&lt;br/&gt;水和粉,都是常用于修饰颜色的词,而且都是浅色。&lt;br/&gt;区别应是水色如加水调和,粉色如加白色调和。&lt;br/&gt;因此水红与粉红,并不一定是谁深谁浅,其他水色与粉色也是如此。
绯色配图变更(感觉绯桃 、绛桃这些跟实际的绯色、绛色还是有差异,加上绯是绞丝旁,属织物类汉字,还是换张服饰的吧)
【靛蓝】&lt;br/&gt;这是我们整个蓝色系的基础,是将蓝草泡水,加入石灰沉淀所得的蓝色染料,就是染坊里染蓝布那些大染缸里的染料。以上以下所有蓝色,几乎都是靠这个染成的。&lt;br/&gt;七色光理论传入中国后,蓝色与紫色中间的颜色被定义为靛色,这也是七色光的名字里唯一一个大多数人有点陌生的颜色。但是那个光谱靛其实和这里这个颜色不是完全一致,而是要更紫更亮一些。&lt;br/&gt;至于小缸青,《光绪通州志》:种蓝成畦,五月刈曰头蓝,七月刈曰二蓝,甓一池水,汲水浸入石灰,搅千下,戽去水,即成靛,用以
【天蓝】【雨过天青】&lt;br/&gt;《霞衣蝉带》括在了一起,我查了一些瓷器的资料,感觉有差别。&lt;br/&gt;雨过天青色始于五代时期的柴窑,后宋代汝窑也有天青釉,“雨过天青云破(防莫名其妙的和谐)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据说是因为宋徽宗梦到雨过天青,喜欢这个颜色,便传旨烧瓷工匠做出此色。由于柴窑瓷器已失传,从汝窑瓷器来看,雨过天青釉整体是淡雅略蓝的青绿色,当然瓷器颜色是非常不稳定的,受光线和胚体本色影响明显,色卡上是大致取了一个色。&lt;br/&gt;作者将天蓝和雨过天青并在一起,可能与清代的
【花青】&lt;br/&gt;国画植物颜料三大代表之一(胭脂、藤黄、花青),名字有一定误导性,让人以为是什么蓝色花朵里提取的花青素,其实这个花指的是靛花,也就是制蓝靛时表面浮的泡沫。中药里称靛花为青黛,也可用于画眉。花青颜料本色很深,近似黑色,但在国画中多是配合水墨使用,呈现的并不是颜料本色,直接用就和下图效果差不多,但更常用的是加红调紫来画葡萄、紫藤,加墨调墨青来画叶子等。
根据@出炉银红 对故宫收藏服饰的讲解,故宫里的清代皇家服饰应该是将元青、石青、红青、合青等深青色一并注为石青,所以我根据蓝铜矿原色和国染馆的色卡重新调了下石青的颜色。&lt;br/&gt;有关这几个颜色,我个人的理解是合青最深,因为合青是青黑,而其他色多为黑青,一般复合色彩词里后一个字是主色,如前面的流黄、骊黄是黑黄色,主黄,而黗是黄黑色,主黑。&lt;br/&gt;郁蓝用于形容眉妆,应是很深的蓝色,但是只有蓝色成分,而玄青由于玄色的微红,综合会有些发紫。&lt;br/&gt;石青在调过以后就变成相对最浅
【湖蓝】&lt;br/&gt;百度了湖蓝,我成了色盲...果然越是常用越没准...&lt;br/&gt;网店里标明湖蓝色的衣服,基本是从我楼上的葱蓝到天蓝之间的所有颜色都有,差别很大&lt;br/&gt;古人的湖蓝是什么色呢?从清代一些湖蓝缎地服饰文物来看,色度也是以上这个范围内都有,大家可以自己搜一下,本吧比较抵触满清服饰,就不贴图了...&lt;br/&gt;毕竟湖水近看是清澈无色的,不同天色映出的颜色都不一样,看个人理解吧~我选了一个在这个范围内比较居中的颜色。
【鱼肚白】&lt;br/&gt;前面提过几次了,多用于形容拂晓的天色。&lt;br/&gt;《谈绮》说是淡浅葱色带少许红,像鲤鱼腹部一样的颜色。&lt;br/&gt;《染作江南春水色》根据《布经》还原的鱼肚白是浅紫色,应有红蓝套染的记录。&lt;br/&gt;从这两者看是蓝为主略带红的浅色。&lt;br/&gt;陈浏《陶雅》:青者俗谓之‘月白’,实渊源于柴周之雨过天青。康雍两窑,青色益淡,再淡则为‘鱼肚白’矣。&lt;br/&gt;《扬州画舫录》:白绿色曰余白(查资料都认为这个余白就是鱼白,包括《霞衣蝉带
【月白】&lt;br/&gt;非常具备代表性的一个传统色,名为白却是蓝是此色经常被提及的一个原因。得名原因说法不一,一说是古人看到的月亮颜色,一说是白色器皿或花在月下呈现的颜色,前者更符合月白这个名字,而后者更符合月下白的叫法。&lt;br/&gt;这个色是浅蓝色是没有争议的,只是多浅可就非常矛盾了。清代祭月的月白朝服,深如湖蓝,月白釉却是青釉中近乎最淡的浅青色。《谈绮》用日本传统色的薄浅葱色来解释它,加上月白在明末清初均划分到白色系,应是很浅的蓝色。但是清代这个颜色开始不断加深,清代童谦孟的“月白似蓝蓝
【出炉银】&lt;br/&gt;感觉之前的颜色定深了,《春水色》有关《扬州画舫录》这页的颜色不太准,这里参考了明清小说的插图从新做了更浅的颜色
彤为丹饰,即用颜料丹涂饰的意思,觉得可以并入丹和硃砂,不再单列
【碧】&lt;br/&gt;《说文解字注》:碧色靑白。金尅木之色也。&lt;br/&gt;本义青绿色美石,表颜色为青白色,是西方间色的两种说法之一(另一为缥)。&lt;br/&gt;缥、碧都是青白色,缥是帛青白色,碧是石(玉)青白色。&lt;br/&gt;由于青色蓝绿模糊,此色也有蓝和绿的争议,但按现代辞典多解释为青绿色。考虑到碧蓝目前只能找到近现代记载,碧绿则多见于古籍,蓝绿偏绿的可能性更高些。&lt;br/&gt;另有不同观点:《增韻》碧,深靑色。唐官制,八品九品服碧代靑也。&lt;br/&gt;青白
根据石绿重发一下石青,把二青、三青分出来单列,头青并入石青&lt;br/&gt;现在常用的管状三青其实是更绿的类似CYMK三原色的青色的颜色&lt;br/&gt;这可能与基本十二色里已经有花青和酞青蓝,更需要一个青蓝色有关&lt;br/&gt;但通过传统制法得到的颜料还是要更蓝一些的
【石绿】&lt;br/&gt;和石青一样来自铜矿石,石青原石是蓝铜矿,石绿的原石多为孔雀石。孔雀石成本高,所以有人通过化学方式获取代替,这就是铜绿。古人的办法是用醋泡铜片加速铜锈生成,然后用糠包起铜片,用慢火熏。所以虽然石绿和铜绿乍一听没什么关联,但其实就是天然和合成的区别,在颜色上差异不会太大,但在颜色的持久性上就有明显差距:用石绿画的可以保持长久不掉色,铜绿就做不到了。&lt;br/&gt;石绿同样经过多次沉淀可分为头绿、二绿、三绿、四绿、五绿,但常用的主要是三绿,其次是头绿。
【豆青】&lt;br/&gt;《朱氏舜水谈绮》将豆青解释为青豆剥开后的颜色,也就是青豆之色。另有豆青釉,色淡雅。
【水绿】&lt;br/&gt;《现代汉语词典》只说是浅绿,《红楼梦》里就有此色服饰记载。具体是怎样的浅绿也不太好说,水作为色彩修饰词代表浅色,而应不是指水的绿色。
新增【缙】一色,说法不一,《说文》解释为帛赤色,《玉篇》解释为帛赤白色,《急就篇》注里解释为浅赤色。《说文注》认为缙就是赤色,赤白色的解释是错误的,因为赤白与红重复,考虑到《急就篇》里此色与红并列列出,也确实有些道理,但除了《说文》外,浅赤、赤白之类的说法却占主流。另外,有关缙云山的故事传说中,提到缙解释为赤多白少叫做缙,我觉得暂时可以这样认为,是略浅一点的赤色,介于古代的赤红两色之间。&lt;br/&gt;黄帝时期就有缙云这个官名,太古老的字了,没办法考证准...
【柳青】&lt;br/&gt;按《朱氏舜水谈绮》的说法,此色为带黄色的豆青,因此为豆青加黄,比例如何不好把握,但却能见到几处与柳绿并列出现,可知有差别。柳青可能为比柳绿更青翠的柳叶之色。
【葱绿】&lt;br/&gt;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浅绿而微黄的颜色,也叫葱心儿绿”。&lt;br/&gt;清代小说里大量出现此色的服饰描写,却没查到记录怎么染出,或是具体的颜色描述,因为葱的颜色从青绿过渡到白,不同位置色差明显,本身定位有难度。&lt;br/&gt;翡翠色里也有葱心绿一说,也是微黄,但色浓绿而非浅绿。&lt;br/&gt;现代受初音未来影响,葱绿常被认为是日本色里的萌葱色(一种青绿色,与葱叶颜色相近),但这与微黄的记载偏离较远,这个颜色在中国称葱青也许更合适些。&lt;br/&gt;目前我
北抖抖
北抖抖
1596粉丝 · 10w+采集
2024/06/25 转采自蓓杉
转采 0 ·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