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网
素材会员
登录/注册
《松鼠图》 清 虚谷 纸本设色 纵65.1厘米 横33.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取景于一只活泼的松鼠在夏日静谧的树林中飞跃跳荡的瞬间。晶莹香甜的葡萄引来了这只小动物。洋溢出喜悦欢快的野趣。

《松鼠图》 清 虚谷 纸本设色 纵65.1厘米 横33.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取景于一只活泼的松鼠在夏日静谧的树林中飞跃跳荡的瞬间。晶莹香甜的葡萄引来了这只小动物。洋溢出喜悦欢快的野趣。

《松鼠图》 清 虚谷 纸本设色 纵65.1厘米 横33.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取景于一只活泼的松鼠在夏日静谧的树林中飞跃跳荡的瞬间。晶莹香甜的葡萄引来了这只小动物。洋溢出喜悦欢快的野趣。
同来源
相似商用素材I源文件可下载编辑更多
水墨丹青之传世国画
124采集 · 125关注
【 清 沈铨 《松梅双鹤图》 】

立轴,绢本设色,100×51.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松树苍劲有力,松下白鹤挺立,寓意延年益寿、长命百岁和志节清高。双鹤的一仰一俯,气韵生动;梅与松的一曲一直,体现了事物的独特个性;花与果的一红一白,上下呼应;岩石间的竹与茅草,穿插自然,恰到好处。
《红芍药图》

清 任颐 纸本设色 纵163.5厘米 横46.4 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任颐大胆地尝试各种鲜丽的颜色,在统一的色调中,使用补色对比,一幅画中往往用一点极为夺目的红色、蓝色或橙色,这种统一色调中的补色运用,使画面明快利落,像闪闪发光的宝石,取得“画眼”的效果。如《红芍药图》中描绘的红芍药,很是艳丽多姿,蝴蝶翻飞,轻盈灵动。
清 任颐 纸本设色 纵136厘米 横67.3 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任颐就具有那种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他能将极为平常的场景用最富有效的手法巧妙地表现出来,顿觉诗意盎然。他能准确地捕捉形象,物象也勾画得自然工丽,画面结体构成的动静、高下、掩映、疏密,敷色的没骨韵致和老辣笔意,均表现得十分完美。此图画琴、砚台等物,具有一种介乎工写之间的密致流走的美。
《古彝花卉图》

清 任颐 纸本设色 纵172.5厘米 横86.6 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为了要表达题材内容和笔墨形式的统一,任颐用了很多不同的方式来起稿,他的很多初稿,有用湿墨、干墨、淡墨、浓墨等各种不同笔调来表现的。为了使他的画达到最有效和最强的艺术表现力,他不惜经过多次反复研究和创作。此图绘古彝器里摆放着梅花、牡丹、鲜桃,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 清 陈书 《岁朝丽景》 】

轴,绢本设色,96.8×47cm,台北故宫藏。

此图乃是上元节供花写生之作,画面汇集蜡梅、山茶、天竺、水仙等正月花卉,展现出春暖花开,岁首迎新之喜气。画中盆景将数种花株交错植栽,为插花与盆栽艺术完美结合。旁搭百合球根、柿子、灵芝、苹果,谐音具有「百事如意」之寓意。
【 清 胡湄 《玉堂富贵》 】

立轴,绢本设色,166×70cm,天津博物馆藏。 

胡湄(公元17-18世纪初)署款字形奇特,甚有个性,据画史记载其为防止别人作伪,题款故作离奇之势。其画皆可质库质金,库人惟恐其取赎。其画上有一押角印曰:“不遇赏鉴家,宁落咸阳城”,可见其对自己绘画艺术之自负。
 【 清 蒋季锡 《桃花鸣禽》 】轴,绢本,161×34cm,1790年作。 

蒋季锡(生卒不详),字苹南,江苏常熟人。清代大学士,画家蒋廷锡之妹。是位博学兼得的画家,既学马荃的勾染之法,又学恽寿平的没骨写生法,同时通过其兄长又巧妙地掌握了西洋明暗技法。其作品追求工整细致、写实逼真的审美意境。
明 唐寅《竹禽图》

绿云飞舞凤翎长,翠葆轻摇玉节香。旧曲不弹瑶瑟怨,秋风秋雨梦潇湘。晋昌唐寅写。
明 文徵明《冰姿倩影图》--- 画史上将文徵明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在当世他的名气极大,号称“文笔遍天下”。这幅墨梅作品古朴质拙,韵高神清。枝干以墨笔直写,浓墨点染。梅花圈笔成瓣,墨点花心。以朗朗清气、疏影暗香,衬出梅的铮铮傲骨,是文徵明的传世国画之精品。
清 赵之琛《梅花山茶图》--- 此幅梅花山茶图,用笔工致坚凝,骨力雄秀,设色古雅,得恽寿平没骨真谛。花间辅以焦墨钩勒的湖石为陪衬,愈衬出山茶的不凡风姿。是一幅熔铸金石气息的佳作。
【 清 佚名 《九羊启泰》 】

轴,缂绣,218×111.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轴以三太子(三泰)、九羊(九阳)与松、梅、竹(三友)为主题,强调「九九消寒、春回启泰」,象徵阴去阳来,吉运之兆。属於清宫每逢新年悬挂的装饰图画。整幅作品构图饱满繁富,配色精致华丽,洋溢著喜庆祥瑞。
故宫馆藏珍品“十二美人图” 

博古幽思。仕女坐于斑竹椅上垂目沉思。身侧环绕着陈设各种器物的多宝格。多宝格上摆放的各种瓷器,如“仿汝窑”瓷洗、“郎窑红釉”僧帽壶,以及青铜觚、玉插屏等,均为康熙至雍正时期最盛行的陈设器物,具有典型的皇家的富贵气派。这些器物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真实性,也映衬出仕女博古雅玩的闺中情趣。
故宫馆藏珍品“十二美人图”

烘炉观雪。仕女临窗而坐,轻掀帐帷,观雪赏梅。户外翠竹披霜带雪,遇寒不凋,显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白色腊梅则以“万花敢向雪中击,一树独行天下春”的风韵尽情绽放。梅花不仅是著名的观赏花,又以花分五瓣,而拥有“五福花”的美称,被人们用以寓意幸福、长寿、吉祥。
故宫馆藏珍品“十二美人图”

消夏赏蝶。户外湖石玲珑,彩蝶起舞,萱草含芳。室内仕女手持葫芦倚案静思。此画描绘的虽然是仕女夏日休闲的情景,表达的却是乞生贵子的吉祥意愿。萱草,又名忘忧、鹿葱。《草木记》谓“妇女怀孕,佩其花必生男”,因此,它以有助于孕妇生子,又有“宜男萱”之美誉。葫芦,属于生命力旺盛的多籽植物,常被用以喻“百子”之意。画家巧妙地将萱草与葫芦绘于石侧、掌中,既增加了画面的观赏性,又蕴涵了求子的深意。
故宫馆藏珍品“十二美人图”

捻珠观猫。仕女于圆窗前端坐,轻倚桌案,一手闲雅地捻着念珠,正观赏两只嬉戏顽皮的猫咪。此图的取景面很小,仅透过二分之一的圆窗来刻画繁复的景致,但由于画家参用了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法,将远、中、近三景安排得有条不紊,从而扩展了画面空间的纵深感,显得意韵悠长。窗下钟声滴答,近处猫咪玩闹,时光便在这似有似无中悄悄流逝。
故宫馆藏珍品“十二美人图”

立持如意。

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一套清宫旧藏美人图,共12幅,是由清初宫廷画家创作的工笔重彩人物画。每幅尺寸相同,均纵184厘米,横98厘米,绘在品质精美的绢底上。以单幅绘单人的形式,分别描绘12位身着汉服的宫苑女子品茶、观书、沉吟、赏蝶等清娱情景。
故宫馆藏珍品“十二美人图”

持表对菊。仕女手持精美的珐琅表坐于书案旁。桌上瓶中插有菊花,点明了时值八月时节。菊花清高典雅,是秋季重要的观赏花卉,被赋予坚贞、益寿等含义,同时又以其素净优雅的自然美而成为女性的头饰或居室的点缀品。背景墙面上悬挂着明代董其昌的诗句。不远处几案上的西洋天文仪器与女子手中的珐琅表表明西洋物件已渐为宫中时尚。
故宫馆藏珍品“十二美人图”

倚榻观雀。室内仕女斜倚榻上,把玩着合璧连环,室外喜鹊鸣叫喳喳,女子目视喜鹊,不觉入神。画家意在表现冬去春来,女子观赏喜鹊时的愉悦心境,但却不自觉地将宫中女子精神空虚、孤寂压抑的心情溢于画面。背屏上书满了“寿”字,虽有祈寿延年之意,却也不敌“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祈盼。
故宫馆藏珍品“十二美人图”

倚门观竹。庭院中花草竹石满目,并摆放着香兰、月季等各色盆景,争奇斗艳,以婀娜的姿态点缀出俏丽的景致。仕女倚门观望着满园春色,举止间似乎流露着淡淡的叹春情怀。
故宫馆藏珍品“十二美人图”

烛下缝衣。清风徐徐,红烛摇曳,仕女勤于女红,在烛光下行针走线。女红包括纺织、刺绣、缝纫等,古代隶属于衡量女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功、妇容)”中的“妇功”,是评价女子品行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女子们无论贫富贵贱,均以擅女红为能事。此图中女子兰指轻拈,针线穿行,低眉落目,若有所思。明窗外一只红色的蝙蝠飞舞在翠竹间,“鸿福将至”的吉祥寓意巧妙地蕴涵在图画之中。
故宫馆藏珍品“十二美人图”

桐荫品茶。仕女手持薄纱纨扇,坐于茂密的梧桐树下静心品茶。茶饮原是一种日常饮食行为,由于品茶论道的盛行,而成为历朝文人士大夫中的风雅之事,逐渐提高了茶的境界。图中月亮门内有一黑漆描金书架,满函的书籍不仅为画面增添了儒雅的书香气息,而且与仕女手中的茶具相互映衬,表现出宫中女子的文化修养。
故宫馆藏珍品“十二美人图”

美人展书。丹唇皓齿瘦腰肢,斜倚筠笼睡起时。毕竟痴情消不去,缃编欲展又凝思。
《落花游鱼图》刘宋  长卷绢本设色
纵26.4厘米横252.2厘米
(美)圣路易斯美术馆藏
 
此图开始先画盛开的杏花,伸向水面,向后展开,落花引来群鱼争食,或聚或散,或潜游,或上浮,或回泳,翻藻戏蒲,以示水中的畅泳自然之态。其画法全用渲染,间或用没骨法,不见钩勒,活泼生动。这种表现方法和诗情画意,独创一格,多为后人所仿效。
   刘窠,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字道源,一字弘道,少时流寓都下,遂为汴(今河南开封)人。官至朝奉郎。擅画鱼,深得戏广浮深、相忘江湖之意。传世作品有《落花游鱼图》、《春溪鱼藻图》。
雪树寒禽图  李迪   立轴  绢本  设色   纵116.1厘米  横5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竹叶覆雪,轻染薄雪的棘树上,栖息着一只伯劳。山坡以粗笔勾出,写一丛衰草,更添雪意。双钩写竹、树干,敷色渲染。雀鸟以没骨及钩勒相结合绘出,写实生动。此画是作者晚年的精心之作。
miss赖小妖
miss赖小妖
1580粉丝 · 3w+采集
2016/07/27 转采自宁馨郁金香
转采 0 · 喜欢 0